哈利德拉科-哈利德伊拉克国家队
现代伊拉克文学中著名的作品主要有哪些?
伊拉克的现代文学,大约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最早是在小说创作方面显露了现代的特点。迈哈穆德·艾哈迈德·赛义德(1901—1037)的小说《杰拉勒·哈立德》(1928),对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促进作用。迈哈穆德·艾哈迈德·赛义德是伊拉克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者,他的早期创作有浪漫主义倾向,后来受到苏联文学的影响,提倡“人民文学”。祖·努·阿尤布(1908—),是属于埃及现代派的作家。他敢于尖锐地揭露社会黑暗和无情抨击势力,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在现代文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伊拉克现代文学中还有许多作品也比较著名,在小说方面如祖·努·阿尤布(1908—)的小说《彷徨的人们》(1958)、《魔鬼》(1958),阿卜杜·马立克·努里的小说《人性的使者》(1946)、《土地之歌》(1954)。
美国第一次攻打伊拉克是在什么时候,理由是什么?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 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 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 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 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 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 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 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 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 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开始攻打市内目标。科威特 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 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 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 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8月2日和3日,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 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 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 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 该计划。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用3至4个月时 间(17周)部署24万人的部队及其建制装备,以使该地区美军和其他出兵国家部队兵力 达到同伊军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阶段将视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以使兵力达到足以将 伊军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又将根据伊军有可能在短期内向沙特发动进攻 的形势,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兰一线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建立机 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挡住伊军可能的进攻,保证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和 部署。
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运输司令部所辖战略运输 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进行了后备役征召和编组。其他出兵国家也 展开了各自的部署行动。经过紧张行动,分别于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两个阶段的部 署。是时,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 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1200辆,装甲车2000辆,作战飞机 1300架,直升机1500架,军舰100余艘。
其他国家出动的总兵力达50万人。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 医疗队。 随着各国部队的部署,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机构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 经协商在多国部队最高层成立了协调性作战指挥机构。原则是,战区内所有部队均接受 沙特阿拉伯武装部队司令哈立德中将和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的统一指挥, 但各国部队又分别接受本国最高当局的命令和指示。
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兵行动,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应对 策。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拖延战争爆发,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 国为首的军事阵营,打破对伊拉克的各项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时,做好军事上防御 作战的准备。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圣战”的旗号,并将撤军问题同以色列从阿拉 伯被占领土撤军联系在一起,以转移阿拉伯国家的矛头指向;在经济上采取了内部紧缩, 对外寻求突破口的政策;在军事上则加紧了扩军备战,恢复和新建24个师,使军队总兵 力达到77个师、120万人。同时加强了科战区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线共部署43个师, 约54万人,坦克4280辆、火炮2800门、装甲输送车2800辆。
美军在开始执行“沙漠盾牌”计划时,即已估计到伊拉克拒不撤军的情况,拟定了 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行动计划。12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谋长联席 会议主席鲍威尔批准了这一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是,实施进攻作战,以达到:1.瘫痪 伊拉克国家指挥当局;2.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3.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4. 尽量摧毁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和核生化武器;5.帮助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据这一决心拟定了以下作战方案:实施协调一致的多国、多方向、空中、海上和 地面攻击,首先以空中战局摧毁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尔后逐步转移空中作战的重点, 在科威特战区实施地面作战,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用阿拉伯部队解放科威特市。整 个作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战略空袭; 2.夺取制空权;3.空袭地面部队;4.地面进攻作战。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 后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战前最后一 次会晤,但是,双方都认为没有妥协余地,会谈没有取得结果。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 上午10时30分,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 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
1月17日凌晨,美军的空袭行动开始实施。整个空袭包括“沙漠风暴”计划四个作 战阶段的前三个,美军称之为空中战局。按计划三个阶段同时开始,齐头推进,逐一达 到既定目标。通常的空袭模式是,由EF—111、EA—6B和EC—130H等电子战飞机先开辟 通路,担负攻击任务的F—117、F—111DAEAF、A—6、A—10、AV—8B、F—15E、B—52 等型飞机攻击各指定目标,F—14、F—15C、F—16和FAA18等飞机则担负掩护任务。日 出动量达2000至3000架次。据美军统计,至地面进攻开始时,科威特战区伊军部队54万 人中伤亡达25%以上,重装备损失达30—45%。
为了实施地面进攻作战,美中央总部陆军也制定了具体战役计划,这就是“沙漠军 刀”计划。该计划事实上是“沙漠风暴”计划的组成部分。计划决定,由5个军队集团 执行地面作战任务。美第十八空降军在整个战线西部实施进攻,负责切断科战区伊军同 后方的联系;美第七军在战线中段担负主攻任务,重点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在第七 军右翼,依次是北线联合部队、美军中央总部海军陆战队和东线联合部队,他们将包围 科威特后方及科威特市内的伊军部队,牵制伊军战术和战役部队,其中北线和东线联合 部队的阿拉伯部队将负责解放科威特市。计划制定以后,多国部队从1月17日空袭之日 开始至2月24日进行了大规模部署调整。美军两个军数十万人分别从原驻地向新的进攻 出发地隐蔽机动了200多和300多公里。
1991年2月24日当地时间凌晨4时整,多国部队向伊军发起了大规模诸军兵种联合进 攻,将海湾战争推向了最后阶段。多国部队首先在战线中部发起攻击,以吸引伊军统帅 部注意力。随后,东西两端开始行动,以造成西端“关门”,东端“驱赶”之势。在这 种情况下,担负主攻的美第七军发起决定性攻击。先向北,随后向东,歼击伊军主力部 队。伊军在多国部队进攻面前进行了顽强抵抗,后逐渐向北和西方向撤退,并点燃了科 威特油田的大量油井。28日晨,科威特城已全部被阿拉伯部队控制,多国部队也大多完 成了各自任务。鉴此,布什总统下达了当日当地时间8时暂时停火的命令。整个地面进 攻历时100小时。
暂时停火以后,伊拉克表示接受美国提出的停火条件和愿意履行联合国安理会历次 通过的有关各项决议。在此基础上,联合国安理会于4月3自以12票赞成、1票反对、2票 弃权通过了海湾正式停火决议,即687号决议。海湾战争至此宣告结束。据战后统计, 在这场战争中,伊拉克方面参战的43个师共有38个师被重创或歼灭,6.2万人被俘, 3847辆坦克、1450辆装甲输送车、2917门火炮被击毁或缴获。107架飞机被击落、击毁 或缴获。多国部队方面共有126人阵亡(其中美军74人),300余人受伤,12人失踪。
海湾战争是世界两极体系瓦解、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它深刻地反 映了世界在向新格局过渡时各种矛盾的变化,是这些矛盾局部激化的结果。它体现了人 类社会生产力特别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引起的战争特征的革命性变化,主要是:武器装 备建立在高度密集的技术基础之上;打击方式已不再以大规模毁伤为主,而是在破坏力 相对降低的基础上突出打击的精确性;整个战争的范围与过程被视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战争的协同性和时间性空前突出。它也展示了新的作战手段和作战思想运用于战争而产 生的作战样式的诸多新特点,主要包括:空中作战已成为一种独立作战样式; 机动作战是进攻作战的基本方式;远程火力战是主要的交战手段;电子战是伴随 “硬杀伤”所不可缺少的作战方式;夜战是一种富有新内涵的战斗方式。 -------------------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参战国最多、一次性投入兵力最大、投入的兵器最多最先进、空袭规模最大、战况空前激烈和发展异常迅猛、双方伤亡损失又极其悬殊的一场现代高技术局部战争。作战虽然只持续了 43 天,但它却提供了现代局部战争的许多新鲜经验和教训。特别是由于大量高技术武器系统的作战使用而展示的“军事技术革命”,更为世界各国军事理论家所关注,它引发人们用新的思维方式去探讨现代局部战争的理论、指导规律和作战方法。海湾战争是未来高技术战争的一个窥视孔。
一、战争爆发的原因及背景
任何一场战争的爆发都有其特定的原因和背景。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和背景是:
(一)伊拉克侵占科威特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 1 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由 1 个机械化步兵师和 1 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轴线实施进攻,在 350 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 1 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 5 时 30 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 14 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 7 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 8 月 3 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 8 月 6 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 20 万人,坦克 2,000 余辆。 8 月 8 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 19 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科威特势单力孤,加上对伊军的突然袭击毫无准备,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约 20,000 人的科军,只有 5,000 余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余部队溃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及部分王室成员乘直升机逃往沙特阿拉伯。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 8 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 50 公里延展至 213 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二)美国及其他国家在海湾地区的利益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截至 1990 年 1 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 6,517 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 10,015 亿桶)的 65 %,天然气 24 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 13.7 %。日产石油约 1,45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 6,360 万桶)的 23 %;每天出口石油约 1,200 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 2,800 万桶)的 43 %。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 20 个特大的油田,有 11 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 1990 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 766.1 万桶,其中 206.4 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 26.9 %;西欧日进口石油 823.5 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 427.6 万桶,占 51.9 %;日本日进口石油 548 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 354 万桶,占 64.6 %。
石油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血液”,同时也是现代军队的驱动力。如果伊拉克吞并科威特后进而占领沙特阿拉伯,就可控制全世界一半以上的石油资源,这犹如卡住了西方主要工业国的咽喉。萨达姆利用手中的石油武器,可以摆布西方工业国家的经济发展,并可以进而对它们指手划脚。这是美国和其他一些主要工业国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此外,科威特是世界上少有的富国,它在国外的资产超过 1,000 亿美元,另外在西方重要工业中还持有多达数百亿美元的股份。如果这些资财被伊拉克抽走,也将给西方经济造成巨额损失。
(三)美苏关系缓和,地区冲突中美苏对立的阴影消失
战后 40 多年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各自争夺霸权的需要,几乎在所有地区性冲突中,人们都能看到美苏争夺和对立的影子。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推行改革和新思维,积极向西方靠拢,在政治、军事、外交上放弃与美对立的立场。伊拉克的举动,无形中进一步推动着苏美间接触的愿望。虽然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经营多年的为数不多的亲密盟国之一,但为了避免与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对伊立场上的对立,苏联宁愿牺牲伊拉克这个昔日的盟国。在对伊拉克问题上,苏联与美国合作的态度使布什感到“非常满意”,并称这是“美苏战后在地区冲突上首次结成同盟”。美苏对海湾危机基本立场上的一致,使联合国安理会得以顺利地通过了一系列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虽然苏联没有直接派兵参加对伊作战,但它对美国组织多国部队出兵海湾的支持态度,使美国可以毫无顾忌地采取各种军事行动。
(四)国际社会普遍强烈反对侵略
国际关系始终是一种利害关系。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布什就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同时作出了强烈的军事反应, 2 个航母战斗群在伊入侵科后不到 1 小时即受命驶向海湾。
苏联一改战后 40 年在世界地区性冲突上持与美对立立场的常态。 8 月 3 日美苏达成共识,并发表《联合声明》,要求伊拉克“无条件地从科威特撤军”,“充分恢复科威特的主权、合法政权和领土完整”。这与美国对伊拉克的政策目标完全一致。同一天,苏联政府就停止了对伊拉克的武器供应与军事援助。
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对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应,普遍强烈抵制和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 8 月 2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以 14 票赞成, 0 票反对, 1 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 660 号决议。从 8 月 2 日至 11 月 29 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 12 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 678 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 1991 年 1 月 15 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 38 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许多国家的***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伊拉克战争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美国“先发制人”战略方针的首次运用
和以往战争不同,此次伊拉克战争,是美国在没有联合国授权的情况下,不顾国际法基本准则而采取的一次单边行动。虽然美国不断声称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支持恐怖主义,但到目前为止,美国并不能拿出十分有力的证据。事实上,在美国寻求国际社会支持美国对伊动武的时候,美国并没有放弃单独行动的计划。尽管国际社会在呼唤和平,联合国在积极调节,甚至伊拉克在不断妥协,但都没能阻止美国的动武。就在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积极开展工作的时候,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部署并未停止。自从美国制订了“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指导方针,美国对伊拉克动武就难以避免了。因为,在美国眼里,伊拉克早已被列为“邪恶的轴心”之首。在中东这个历来被美国视为对其利益至关重要的地区,美国不能允许伊拉克这个敌对政权的存在,更不能允许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国希望对伊拉克实施“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不仅可以消除对美国的威胁,威慑其他与美国敌对的国家,还可以通过在伊拉克建立新政权,在中东地区做出对美有利的长期战略安排,以服务美国称霸全球的战略目标。
美军军事行动以更换伊拉克政权为目标
和以往战争相比,此次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目标有所不同。美国发动对伊战争的目标是:更换伊拉克政权,解除伊拉克的武装,割断伊拉克对恐怖活动的支持;打掉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可能对美国构成的威胁,以威慑其他国家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控制伊拉克石油,增大美国在世界经济领域的发言权;在伊拉克建立“民主”政权,进一步巩固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主导地位。
近年来,由于在武器装备方面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美军在对外干预中往往倾向于运用高科技兵器,对对方实施高强度的火力打击。摧毁对方的战争意志,迫使对方投降并接受美国的条件。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使用了多种先进的炸弹,对南斯拉夫实施了连续78天的轰炸,不仅摧毁南斯拉夫的防空系统、军事基地、指挥控制中心等军事目标,还摧毁了包括铁路、公路、桥梁、电力系统和医院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迫使南斯拉夫最后屈服。由于伊拉克战争目标的不同,因此,美军的整个军事行动以推翻萨达姆政权为目标,在伊建立新政权。据媒体最新报道,美国关于伊新政权“三步走”的方案已经出台。从这个方案可以看出,美国战后要控制伊拉克。正因为如此,战争一开始,美军就实施了“斩首行动”。在大规模空袭中,美军发射的巡航导弹和精确制导炸弹的目标锁定在萨达姆总统及其要员的官邸和住处以及军事设施,而不是民用基础设施。随后,在地面作战中,美军大批地面部队尽量避免和伊拉克军队在每一个城市的战斗。美英联军相继在巴士拉、乌姆盖斯尔、纳希里耶、纳杰夫、卡尔巴拉等城市与守卫城市的伊拉克军队发生激烈交火后,并未把占领城市作为重点,而是实施城市监控,确保直通巴格达交通线的畅通,使美军主力部队尽早到达巴格达。到3月25日,美军第3机械化步兵师已距巴格达只有80公里。美军上述军事行动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尽早除掉萨达姆。美国认为,萨达姆在伊拉克执政多年,已经建立了非常严密的控制体系。只要萨达姆活着,伊拉克对美军的抵抗就不会停止。除掉萨达姆,伊拉克政权进行抵抗和控制局面的能力将陷于瘫痪,而且伊军队还可能出现倒戈。这样,美军就可以以较小的代价控制伊全境,达到战略目标。
注重心理战争取民心支持
由于美国长期奉行霸权主义政策,并在中东地区采取偏袒以色列的政策,加上缺乏与阿拉伯国家的交流,因此,美国与许多穆斯林国家的关系比较紧张。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遭到了包括穆斯林国家在内的许多国家的反对,一些穆斯林国家的政府也面临着巨大的内部压力。同时,美国此次发动对伊战争,目的是要在伊拉克建立所谓的“民主”政府。美国很清楚,如果得不到伊拉克民众的支持,美国战后就很难在伊拉克立足,无法建立有效的政府。因此,美国在战争前期以及战争中极其重视心理战的运用,通过各种方式瓦解伊拉克军队,唤起伊拉克民众起来反对萨达姆政权。美国空军不断用飞机向伊拉克境内投放传单和无线电广播,宣传美军的行动是针对萨达姆政权的,美军的行动是为了“解放伊拉克人民”,指示伊拉克军队如何表示投降。同时,美军在战争的开始就散布假情报,声称伊军第51师已经向美军投降,以动摇军心。另外,美军在空袭中,重点是摧毁伊高官的住地、伊军的指挥机构、通信枢纽、军事基地、防空设施等,没有大规模摧毁伊拉克的电力、桥梁、交通枢纽等民用基础设施。美军这样做就是怕对民用设施的轰炸不仅不利于战后伊拉克的重建,也不利于争取伊拉克的民心,甚至还有可能激起其他家的反美情绪。
在伊拉克方面,政府也把心理战作为抵抗美军的一种有效方法。自战争一开始,伊政府就通过电视向全国及世界播放了美军轰炸对平民所造成的伤害,以激发伊拉克人民的斗争热情,引起其他国家的同情和支持。同时,萨达姆本人及其他政府高级官员相继在电视上露面,否认一些媒体报道的伊拉克一些重要官员被炸的消息。3月24日,萨达姆还对全国发表了重要讲话,号召人民起来抵抗美军的进攻,保卫自己的家园。伊拉克政府的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目前,美军已经逼近巴格达,美伊双方真正的较量即将展开。由于美国首次运用“先发制人”战略方针,此次战争对国际局势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将会逐渐显现。
作者:吕有生
来源:《了望》周刊
海湾战争中法等国损失揭秘:数百亿美元的债务拖欠
谁挑起了1991年海湾战争?
人们普遍认为是萨达姆挑起了91年海湾战争。然而中国军事科学院战略研究部军事学博士王辉青曾在国防报发表文章指出,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了有计划的战略误导,蓄意制造局势,为美国“重返中东”制造条件。20世纪60年代曾长期担任美司法部长的克拉克披露的情况证实,早在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后不久,美国就挑动伊拉克借 *** 河争端进攻伊朗,结果引发一场持续8年之久的两伊战争。
伊朗受到削弱后,美国接着把打击对象转向伊拉克。美国一面怂恿科威特要求伊拉克偿还300亿美元债款,并压低世界石油价格激化伊科矛盾;一面又制造不干预 *** 国家冲突的假象,并秘密向伊拉克出售军民两用设备,使之加深错觉。甚至就在战争爆发前的7月24日,美国还指示驻伊大使向伊拉克表明美国无意介入伊科冲突。
沙特 *** 亲王哈立德在战后指出:“这些错误的外交信号一定毫无疑问地鼓励了萨达姆采取行动。”在海湾战争期间任法国国防部长的舍尔芒内直言不讳地说,美国故意鼓励萨达姆入侵科威特,以消除伊拉克对石油市场、以色列的安全和海湾地区安全的威胁。
美国在战略上误导伊拉克的特点主要是:综合运用政治、经济、外交和军事等各种手段,使对方在战略指导上迷失方向,难以组织有力的反击。
前中央情报局局长,老特务头子老布什亲自策划的1991年的那场海湾战争,给许多无辜的国家以沉重打击,为美国称霸世界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战略误导是在极其秘密的状态下进行的,参与决策、制定计划并将其付诸实施的只有国家最高决策部门的核心机构和专门组建的秘密班子。美国大量采用欺骗手段,甚至对中立国家、盟国进行战略欺骗,以使他们盲目地“配合美国行动”。
从表面上看,战略误导的各项具体措施之间并没有多么密切的关系,但当这些措施的总意图被揭露出来以后,便不难看到它们是构成一个整体战略的具体步骤,都是处心积虑地精心选定和策划的。
一箭多雕用心险恶
伊拉克在战前的20多年中,一直是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以及法国和中国在海湾地区的重要战略盟友。1991年海湾战争的结果使前苏联、法国和中国在海湾地区战略上丧失了立足点,经济上失去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同时他们数百亿美元的巨额债务成为烂账,经济上损失惨重。
而美国却利用“打击伊拉克侵略者”的堂皇理由,诱使向伊拉克提供武器的前苏联、法国和其他国家,提供其向伊拉克出售的那些武器的秘密(好像武术中的罩门),并对伊拉克实施武器零件封锁,结果让美国轻易打败了用苏、法等国武器装备起来的伊拉克军队,彻底败坏了苏、法等国武器的声誉,树立起美军高科技武器“不可战胜”的神话,使美国在政治和军事上一举重新牢牢控制了盛产石油的海湾地区,严重削弱了前苏联和法国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使美国能够牵制包括日本和欧洲在内的整个世界。
不仅如此,战后美国伙同英国几乎垄断了科威特价值上千亿美元的巨额重建工程,以及海湾各国几乎同样数额的巨额定单,在经济上捞足了好处。
1991年海湾战争使 *** 世界损失惨重。科威特成了火海和雷场,沙特与海湾各国成了西方的军营和靶场。 *** 国家被分裂成两个对立阵营,美国和以色列渔翁得利。
1991年的海湾战争使许多其它发展中国家也深受其害。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泰国、韩国等许多国家过去与伊拉克和科威特都有广泛的经济往来、众多的工程项目以及劳务输出关系,和石油进口关系。海湾战争使他们无故受害。
例如中国仅接回在伊科的劳务人员一项开支就达5000万美元,而中国在伊拉克和科威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资金、特资、设备难以收回。更可悲的是某些不明真相的人们却一直为美国挑起的海湾战争叫好。
海湾战争的事件经过
1、1990美国布立顿号巡防舰开进波斯湾海域在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前,美国和伊拉克的关系恶劣。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地区的主要盟国。
2、1990年7月末伊拉克与科威特之间的谈判停止,伊拉克在科威特边境大量驻军,萨达姆·侯赛因召见美国大使阿普里尔·格拉斯皮进行一次四目谈话。
3、1979年美国将伊拉克列入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两伊战争期间美伊关系逐渐改善。随着革命后的伊朗在1982年深入伊拉克,为了防止伊朗获胜从而输出革命到其他阿拉伯国家,美国开始对伊拉克进行援助,将其从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上撤除,并销售武器给伊拉克。除了公开渠道的援助,关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指导伊拉克军队的猜测也广泛流传。
4、美国时任国防部长会晤沙特阿拉伯国防部长1989年11月,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与科威特特工首长会晤。
5、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声称获得了一份这次会晤的备忘录。后来伊拉克以这份备忘录为由声称中央情报局和科威特阴谋瓦解伊拉克的经济和政治稳定。
6、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海湾战争(英文:Gulf War,阿拉伯文: ? ,波斯文: ),是美国领导的联盟军队于1990年8月~1991年2月,为恢复科威特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并恢复其合法政权而对伊拉克进行的一场战争,是冷战结束后的第一场大规模武装冲突。
海湾战争包括3个主要军事行动:沙漠盾牌行动、沙漠风暴行动和海上拦截行动。联盟军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1991年2月27日,美国宣布解放科威特的战争结束并于当天午夜停火,伊拉克最终在4月接受了停火协议[1]?。
海湾战争是美军自越南战争后主导参加的第一场大规模局部战争。在战争中,美军首次将大量高科技武器投入实战,展示了压倒性的制空、制电磁优势。通过海湾战争,美国进一步加强了与波斯湾地区国家的军事、政治合作,强化了美军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
海湾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科技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参考链接:海湾战争
哈立德坦克和T90谁厉害?
如果是俄军自用的T90,那么哈立德是不如T90的,如果是俄军外销的版本则哈立德绝对占有优势,老毛子卖东西一向不厚道,给别人都是卖简化版的,当年伊拉克用的T-72简直就跟苏打饼干一样,被美军血揍,但是你看看俄军自用的T-72,几乎和那个完全都不是一回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